高温确实会引起困倦乏力,这是人体应对炎热环境的生理反应。核心原因包括体温调节耗能、睡眠质量下降、电解质流失及大脑节律变化。高温下,身体为散热会加速代谢、扩张血管,同时出汗导致水分和钾钠流失,进一步加剧疲劳感。夜间高温干扰睡眠周期,使白天精神不振。
-
体温调节消耗能量
高温环境中,人体需通过出汗和血管扩张散热,心血管系统持续高负荷运转,导致能量快速消耗。静息代谢率上升,即使不活动也会感到疲惫,如同“冰箱夏季更耗电”的原理。 -
睡眠质量受干扰
研究表明,夜间温度每升高1℃,睡眠时间平均减少37秒。高温延迟入睡、增加夜间觉醒,且夏季光照时间长抑制褪黑素分泌,双重影响下导致白天嗜睡。 -
脱水与电解质失衡
大量出汗流失水分和钾、钠等电解质,若未及时补充,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氧气输送至大脑和肌肉,引发头晕、乏力。轻度脱水即可使体力下降20%。 -
大脑节律与食欲减退
高温刺激神经细胞触发“午睡模式”,降低警觉性;同时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不振,能量摄入不足进一步加重疲劳。
应对提示:保持充足饮水(少量多次)、午间避免暴晒,空调房温度不宜低于26℃。饮食注重补钾(如香蕉、绿豆)和铁(瘦肉、深色蔬菜),午休20分钟可有效恢复精力。炎热时段减少剧烈活动,给身体适应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