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本身不会直接引起热射病,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间接增加风险。 热射病的核心诱因是体温调节失衡,而冬季冷空气环境下,若人为制造高温密闭空间(如桑拿房、过度供暖室内)或穿着过厚衣物剧烈运动,可能导致热量积聚无法散发,从而引发热射病。
-
冷空气与高温环境的矛盾效应
寒冷天气中,人体会通过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若突然进入高温环境(如泡澡、蒸桑拿),皮肤散热功能受阻,体内热量急剧上升,可能引发热射病。例如浙江刘先生在冬季泡澡时因水温过高(近50°C)导致体温飙升至41°C,确诊热射病。 -
穿衣与活动的潜在风险
冬季过度保暖(如穿厚重衣物运动)会阻碍汗液蒸发,尤其在高强度活动中,产热速度远超散热能力。杭州一位大爷因在封闭商场内长时间活动,室内高温叠加厚衣物,最终出现热射病症状。 -
特殊人群需加倍警惕
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冷空气环境下更易因取暖行为(如长时间使用电热毯、暖炉)导致隐性中暑。浙江84岁韩爷爷蒸桑拿时因高温高湿环境诱发肺水肿,确诊热射病。 -
预防关键:平衡温度与通风
避免冷热环境急剧切换,控制室内温度在18°C-24°C;泡澡水温不超过40°C,时间少于20分钟;运动时适时减衣并补充水分。若出现头晕、皮肤干热或意识模糊,需立即降温并就医。
冬季防寒的同时需警惕“隐性高温”,科学调节环境与衣着,才能有效规避热射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