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阵雨天气同样可能导致晒伤,因为紫外线能穿透云层,阴雨天仍有约70%的紫外线到达地面。即使没有阳光直射,UVA和UVB仍会损伤皮肤,引发晒红、老化甚至皮肤癌风险。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
紫外线穿透力强
雷阵雨前后的云层无法完全阻挡紫外线,尤其是长波紫外线(UVA)可穿透云层和玻璃,导致皮肤深层老化;中波紫外线(UVB)则可能引发表皮晒伤。阴雨天紫外线强度可达晴天的70%,若忽略防护,长时间户外活动仍会累积伤害。 -
环境反射加剧暴露
雨水湿润的地面、水面或雪地会反射紫外线,增加二次照射风险。例如,水面反射率约10%-30%,可能使紫外线总暴露量提升,尤其需注意面部、颈部等裸露部位。 -
防晒措施不可松懈
选择广谱防晒霜(SPF30+、PA+++以上),并在雷阵雨前后涂抹。物理遮挡(如帽子、防晒衣)更可靠,因潮湿环境可能削弱防晒霜持久性。若出汗或淋雨,需每2小时补涂防水型产品。 -
特殊场景需警惕
高海拔、沿海地区雷阵雨后紫外线反弹更明显。夏季午后即使短暂放晴,紫外线指数可能骤升,建议通过天气App实时查询紫外线强度,调整防护等级。
总结:无论晴雨,紫外线防护应成为日常习惯。雷阵雨天气需结合物理遮挡与化学防晒,尤其关注儿童、浅肤色人群等易晒伤群体。若出现皮肤红肿、灼痛,立即冷敷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