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确实容易引发嗜睡,主要与褪黑素分泌增加、空气含氧量降低、雨声的“白噪声”效应三大因素有关。这种生理现象并非异常,而是人体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
-
褪黑素分泌增加:阴雨天光线昏暗,人体松果体会分泌更多褪黑素。这种激素能缩短入睡时间,调节昼夜节律,因此昏暗环境会自然诱发困倦感。
-
空气含氧量下降:雨天湿度高、气压低,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大脑因供氧不足会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产生保护性困意,类似“缺氧性瞌睡”。
-
雨声的催眠作用:雨滴声属于“白噪声”,其均匀、重复的节奏能掩盖环境杂音,舒缓情绪并促进睡眠。这种声音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助眠产品中。
-
进化与心理因素:人类长期适应“日出而作”的规律,阴雨天光线变化会触发身体进入休息状态。雨天活动受限带来的心理放松感也会加剧困意。
若想缓解雨天嗜睡,可适当增加室内光照或进行轻度活动。但需注意,偶尔因天气犯困无需担忧,若长期嗜睡则建议就医排查其他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