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高值药品自查报告重点涵盖药品"五定"管理、价格调控、追溯码应用及医师资质核查,确保用药安全与医保基金合规使用,核心措施包括病种认定实名制、双通道供药模式、动态库存监管及异常交易预警。
医保高值药品自查包括五方面核心内容:首先落实"五定"管理,即定认定机构、治疗机构、责任医师、供药机构及实名制档案,参保人员需通过三级甲等或二级专科定点机构,由副高及以上职称医师依据《适用病种及认定标准》进行病种和用药认定,资料上传全省特药系统归档备查。其次加强价格调控,单行支付药品按75%比例报销且累计计入年度封顶线,高值药品按乙类支付,要求药店严格执行明码标价,重点监控月均发货超500万元或环比增长30%的异常药品清单。再者推进追溯码全覆盖,自2025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扫码结算,要求扫码枪实时采集药品流通信息,杜绝"回流药"二次销售。同时规范医师资质与责任机制,认定医师需具备高级职称及12种癌种诊疗经验,治疗医师须有中级职称并上传用药合理性审核记录。此外强化库存动态管理,建立重点药品超常预警制度,对超适应症开药、伪造处方等行为实施智能稽核。
医保自查通过"技术+制度"双轨并行提升监管效能。智能化手段实现药品流通全链条追溯,人工核查确保资质文件真实有效,而医保飞检与日常检查结合形成长效震慑。药企、医疗机构、监管部门需协同构建药品追溯生态,参保人员应主动核对追溯码信息维护自身权益,共同抵御医保欺诈风险,保障医疗资源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