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肾移植手术是在1954年,由美国医生约瑟夫·默里(Joseph Murray)成功完成,这台手术被视为现代器官移植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首次实现器官移植治愈疾病的可能。近期,中国在异种器官移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解决免疫排斥问题,成功将猪肾移植到终末期肾病患者体内,为器官短缺问题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1954年的第一例肾移植手术是在一对同卵双胞胎之间进行的,由于遗传基因高度一致,免疫排斥问题得以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存活8年,这一成就直接推动了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的问世,异体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大幅提升。现代肾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因人类供体器官严重短缺,科学家开始探索异种器官移植的可能性。
2025年,中国科研团队在异种器官移植领域取得革命性进展,通过多基因编辑技术改造猪的器官,成功将其移植给一位69岁的肾病患者,患者术后尿量恢复正常,血肌酐水平显著下降,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术后超过60天仍保持良好状态。此次手术破解了猪肾血管细薄、免疫排斥等技术难题,创新构建精准免疫抑制与凝血调控体系,标志着异种移植向临床应用迈出关键一步。
全球范围内异种肾移植已开展5例,早期患者生存期从51天至3个月不等,中国团队通过基因编辑与术后免疫管理技术,突破此前存活期“魔咒”,为长期存活提供可能。异种器官移植若能进一步优化免疫耐受策略并降低成本,或将彻底改变全球器官供需失衡现状,为数百万终末期患者带来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