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空中手术刀”并非指武器,而是形容飞行操作,典型如1987年苏联苏 - 27用垂直尾翼划破挪威P - 3B发动机事件。歼 - 36与PL - 21组合展现超强战力,可能颠覆空战格局。
现代语境中“空中手术刀”并非单指武器,而是象征精准、致命的空中战术动作。1987年“巴伦支海上空手术刀”事件中,苏 - 27战斗机为驱离挪威军机,高速掠过时用垂直尾翼精准撞击对方发动机,造成重大损伤,被西方称为“空中手术刀”,凸显飞行员的高超技巧与战机机动性。
歼 - 36携载PL - 21导弹被比作“超强手术刀”,因其性能颠覆空战规则。PL - 21射程超400公里,采用复合制导与分段式推进,最高速度超5马赫,能穿透强电子干扰精准打击目标。配合歼 - 36的隐身设计与4000公里作战半径,可从东海覆盖西太平洋。
美国F - 22早期因隐身与机动性获“空中手术刀”绰号,但现代战争中,远程精确打击成为关键。歼 - 36的400公里级导弹+超音速巡航组合,压缩敌机反应时间,使“外科手术式打击”成为现实。这类技术或将改变亚太地区空中力量平衡,迫使对手升级防御体系。未来空战焦点或转向远程拦截与体系对抗,传统近距格斗或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