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手术刀”指的是苏联/俄罗斯的苏-27战斗机,这一称号源于其1987年9月13日在巴伦支海上空的经典拦截事件——当时一架苏-27高速掠过挪威P-3B反潜机,用垂尾像手术刀般在其发动机上划开缺口,导致对方险些坠毁,自身仅轻微受损。
苏-27由苏联苏霍伊设计局于冷战时期研发,1977年首飞,1982年量产,旨在超越美国F-15。其设计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含30%高强度钛合金,结合翼身融合、双垂尾布局及电传操纵系统,具备极强机动性与生存能力。1989年巴黎航展,苏-27首次公开“眼镜蛇机动”,以机头上仰至120度的夸张角度震惊全球,凸显其超强机动性能。此后,该机型多次以直接接触方式拦截他国侦察机,如2025年3月14日,两架苏-27在黑海迫使美军MQ-9无人机坠毁,再度展现这一战术。
冷战后,苏-27家族持续拓展,衍生出歼-11、歼-15、苏-30、苏-35等多型战机。中国于1992年引进苏-27,消化技术后自主改进,形成完整战斗机谱系。该机型凭借高机动性、大航程及多用途特性,成为多国空军主力,其标志性拦截动作与实战表现,使其成为“空中手术刀”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