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除胆囊手术的大小不能一概而论,传统上认为其属于常规手术而非大手术,但若涉及复杂病情或特殊人群则可能提高风险等级,需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胆囊切除手术多数情况下通过腹腔镜技术完成,该方法仅需在腹部开3-4个小孔进行操作,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6小时可饮水、24小时恢复活动能力等优势,因此被归类为微创手术;对于单纯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患者,手术过程通常控制在1小时内,术后住院2-3天即可出院,此类情况风险较低。部分医院开展日间手术模式,符合条件的患者可当天出院。
当存在以下情况时,手术风险显著增加:患者合并肝硬化、凝血功能异常、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或Mirizzi综合征;若肿瘤标志物升高提示胆囊癌可能,则需扩大切除范围并清扫淋巴结,此时手术难度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升;肥胖患者因腹腔空间狭窄更易发生周边脏器损伤。高龄老人合并心肺疾病时,麻醉管理及术后恢复期监护要求更高。
术前常规安排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腹部超声及MRCP检查,明确解剖结构;术中采取超声刀精准分离、可吸收夹闭合血管等技术降低并发症;术后通过ERAS方案加速康复,包括早期进食、阶梯式镇痛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特殊人群需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方案,例如孕妇尽量选择孕中期手术,儿童需评估生长发育影响。
该手术技术已相当成熟,三甲医院成功率超98%,但患者仍应充分配合术前检查,术后遵循低脂饮食并定期复查肝胆超声。存在疑虑时应与主治医师详细沟通,根据个体差异评估手术风险,理性认知医疗行为的风险与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