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周围炎(俗称“五十肩”)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纤维化和粘连,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和疼痛。 其核心病理改变包括滑膜炎症、关节囊挛缩、肌腱退变及肌肉萎缩等,病程通常分为疼痛期、冻结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
-
滑膜炎症反应
早期以滑膜充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为主,释放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引发持续性肩痛,夜间尤为明显。炎症反应可扩散至关节囊及周围韧带。 -
关节囊纤维化与粘连
随着病程进展,关节囊因慢性炎症刺激逐渐增厚、挛缩,胶原纤维紊乱排列,形成粘连。肩关节腔容积减少,导致外展、旋转等功能障碍,进入“冻结”状态。 -
肌腱及肌肉退变
肩袖肌腱(如冈上肌)因长期炎症出现微观撕裂或钙化,周围肌肉因疼痛制动而废用性萎缩,进一步加重关节僵硬。部分患者伴随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
分期病理特征
- 疼痛期:以急性炎症为主,持续2-9个月;
- 冻结期:关节囊纤维化达高峰,活动度最低(6-12个月);
- 恢复期:部分粘连自行松解,功能缓慢改善(1-2年)。
早期干预(如抗炎治疗、关节松动训练)可延缓纤维化进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自然病程可能长达2-3年。 功能锻炼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