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适合虚寒性疾病,利用夏季阳气旺盛时温补阳气以驱寒邪;“夏病冬治”针对阴虚阳亢病症,借助冬季阴气盛时滋阴清热,常用疗法有三伏贴、三九贴、中药调理等。
“冬病”指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老慢支、关节冷痛等,夏季三伏天阳气最盛,人体腠理疏松,贴敷温热药物(如白芥子、细辛等制成的三伏贴)可事半功倍驱散寒邪,增强免疫力。此法也适用于夏季易加重的胃病、肠炎等寒湿病。
“夏病”多为阴虚阳亢所致,如过敏性鼻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甲亢等,冬季阴气主令,运用滋阴药物(如六味地黄丸、三九贴)或艾灸可调节失衡阴阳,减轻来年夏季复发。典型疗法包括三九贴贴敷肺腧、肾腧等穴位,或内服左归丸等补阴方剂。
部分患者存在误区,认为所有疾病均可通用。实际上,2岁以下儿童、孕妇、高热感染期患者及贴敷部位皮肤破损者禁用;2岁以上儿童需减量,阴虚火旺体质慎用三伏贴。治疗期间须忌辛辣、寒凉食物,配合保暖防寒。
夏季注重防暑湿但不过度贪凉,冬季则强调适度运动而避风寒。两者均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核心,结合体质差异与节气特点选择疗法,方能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