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休克是脊髓遭受严重损伤后出现的暂时性功能丧失状态,主要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及反射完全消失,伴随血压下降、排尿排便障碍等。这种现象是脊髓与高位中枢断离后的生理反应,通常持续数天至数周,恢复后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
核心表现:脊髓休克的特征是损伤平面以下所有神经功能暂时性中断,包括骨骼肌张力丧失、感觉缺失、内脏反射减退(如血压降低、无汗、尿潴留等)。早期表现为弛缓性瘫痪,后期可能转为痉挛性瘫痪。
-
发生机制:脊髓突然失去大脑和高级中枢的控制,导致低级反射中枢功能被抑制。休克期结束后,脊髓自主反射逐渐恢复,但若损伤严重,可能无法完全复原。
-
持续时间与预后:轻者数日内恢复,重者需数周甚至更久。肛反射或球海绵体反射的出现标志休克期结束。若伴随器质性损伤(如骨折、挫伤),恢复后常遗留截瘫或感觉障碍。
-
临床意义:脊髓休克需与脊髓震荡(短暂功能异常,无器质损伤)区分。休克期内的评估可能掩盖真实损伤程度,需动态观察反射恢复情况以判断预后。
脊髓休克是脊髓损伤后的关键病理阶段,早期识别有助于制定康复计划。若症状持续不缓解,需警惕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