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扑动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以及药物中毒(如抗心律失常药物过量)。这种致命性心律失常多由心肌缺血、电生理紊乱或遗传性离子通道异常触发,需立即电除颤抢救。
-
冠心病与急性心梗
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是主要诱因,急性心肌梗死时原发性室颤存活率仅57%。前壁心梗、再灌注治疗或合并心动过缓时风险更高。 -
心肌病与结构性心脏病
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会改变心肌电传导,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等疾病也可直接引发室扑。 -
电解质与代谢失衡
血钾异常(过高或过低)、低钙血症及酸中毒会干扰心肌细胞电活动,长QT综合征等遗传病变同样易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并恶化为室扑。 -
药物与医源性因素
洋地黄中毒、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致QT间期延长,或心脏手术中机械刺激均可导致电信号紊乱。
早期识别并处理基础病因是关键,室扑一旦发生需立即心肺复苏与除颤,后续需针对病因进行长期管理(如血运重建、植入IC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