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突然发现面颊动作不灵或歪斜可以中医调理,中医通过针灸、中药、推拿按摩、艾灸、拔罐、理疗以及康复训练和护理等多方面综合调理,对改善面瘫症状、促进恢复有显著效果。
针灸治疗在中医调理面瘫中应用广泛,根据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穴位和针法。急性期(发病7天内)病初起时病邪多表浅,浅刺可祛在表之邪,每次取患侧面部的4 - 5个穴位,局部取穴以阳白、四白、下关、地仓、颊车为主,远道配以合谷穴;恢复期(发病后1个月)病情趋于稳定,治疗应活血通络,祛邪与扶正兼顾,适当增加刺激量,可配合电针使用;后遗症期(发病后超过45天)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可用针刺、艾灸、局部闪罐、皮肤针疗法和穴位注射等,以激发机体正气,从而加快后遗症恢复。
中药内服也是重要方法,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体质辨证论治。对于风寒袭络证,治以祛风散寒、通络和营,方用牵正散加减;风热侵袭证则治以疏风清热、活血通络,常用大秦艽汤加减;肝胆湿热证治以清肝利胆、化湿通络;气血亏虚证需益气养血、祛风通络,以八珍汤加减;气虚血瘀证则益气活血、通络化瘀。还会使用一些中成药,如牵正散、天蚕胶囊、化风丹等。
推拿按摩能舒缓面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恢复。常用手法包括按揉、拿捏、弹拨等,针对额纹消失可按摩印堂、阳白穴;眼裂闭合不全则按摩睛明、攒竹、鱼腰穴;口角下垂按摩地仓、颊车穴。按摩时力度适中,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每次15 - 20分钟。
艾灸治疗通过艾叶温热作用刺激穴位,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常用穴位与针灸治疗的穴位多有重合,如印堂、阳白、太阳、四白、迎香、下关、颊车等。操作时可采用温和灸,将点燃的艾条一端对准穴位,距皮肤2 - 3厘米处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次艾灸15 - 20分钟,每日1次。
拔罐治疗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祛邪外出。常在患侧面部闪罐,可选用小号玻璃罐或竹罐,操作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现代理疗方法在中医调理中也有应用,如红外线疗法、超短波电疗法、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等,能够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修复和组织再生。
面部肌肉训练和康复护理也必不可少。患者应坚持进行面部肌肉训练,如抬眉、闭眼、耸鼻、示齿、努嘴、鼓腮等动作,以面部肌肉感到疲惫、酸痛为宜,同时注意眼部护理,避免结膜及角膜感染,饮食上保持清淡、营养均衡。
早上起床突然出现面颊动作不灵或歪斜,及时采取中医综合调理方法,配合良好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多数患者能取得较好的恢复效果。但需注意,应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确保治疗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