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缺乏多动症(ADHD)的主要成因包括遗传因素、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环境因素及神经递质失衡。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患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症状。
-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ADHD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或近亲患有ADHD,子女患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影响大脑发育和神经递质的调控,从而增加患病概率。 -
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
影像学研究显示,ADHD患者的大脑某些区域(如前额叶皮层、基底神经节)体积较小或活跃度较低,这些区域负责执行功能、注意力和行为控制。大脑神经网络的连接异常也可能影响信息处理和反应抑制能力。 -
环境因素
孕期和婴幼儿期的环境暴露可能增加ADHD风险,如母亲吸烟、饮酒、接触毒素或早产。铅暴露、营养不良(如缺铁、缺锌)以及早期心理社会压力(如家庭冲突、虐待)也可能影响大脑发育,导致症状出现。 -
神经递质失衡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是调节注意力、动机和行为控制的关键神经递质。ADHD患者常表现出这些递质水平异常,影响大脑的奖励系统和行为调节能力,导致注意力分散和冲动行为。
ADHD的成因复杂,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识别和干预有助于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怀疑存在ADHD,建议及时寻求专业评估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