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容(面色晦暗、皮肤发黄等)通常是肝脏功能受损的表现,可能与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相关,需警惕胆道梗阻或代谢异常问题。
-
病毒性肝炎
乙肝、丙肝等病毒感染会导致肝脏炎症,影响胆红素代谢,引发皮肤和巩膜黄染,伴随乏力、食欲减退。 -
肝硬化
长期肝损伤后,肝脏组织纤维化,面部可能出现晦暗无光(肝病面容),伴随蜘蛛痣、腹水等症状。 -
肝癌
肿瘤进展破坏肝功能,导致黄疸、消瘦,肝病容可能为晚期信号,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认。 -
胆道梗阻
胆结石、胰头癌等阻塞胆汁排泄,引发明显黄疸,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 -
自身免疫性肝病
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因免疫系统攻击胆管,逐步出现黄疸、肝区不适。
若发现肝病容特征,建议尽早就医排查病因,避免延误治疗。日常需戒酒、控制体重,减少肝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