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症,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与大脑发育相关的神经发育障碍,起病于3岁前,核心特征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的行为等。
闭症常在儿童早期表现出症状,但确诊可能需较长时间。其社交沟通障碍表现为难以与他人建立眼神接触,缺乏主动互动,难以理解他人情绪,对名字呼唤反应迟缓,很少通过表情、动作分享兴趣或情绪,回话困难,语言缺乏连贯性,语调机械或像唱歌般起伏;重复性或刻板行为体现在对日常变化极度敏感,重复某些动作或语言(如拍手、复述短语),对特定主题(如数字、冷知识)有强烈且持久的兴趣;还可能存在运动或语言发展迟缓,学习或认知能力滞后,冲动、注意力分散或多动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具备视觉/听觉学习能力强、信息记忆持久、擅长细节学习等优势能力,但这些并非核心特征。
闭症的成因尚不明确,研究表明基因、生理及环境共同作用,比如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4倍,携带特定基因(如脆性X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父母生育年龄较大,家族史是重要风险因素。
诊断需专业团队合作,通过行为观察和标准化评估工具判断,常用筛查工具如CSBS、STAT用于初步识别发育延迟。治疗方法包括行为疗法(应用行为分析、早期强化行为干预)、教育干预(个性化教育计划、结构化教学)、现代科技辅助(虚拟现实技术、机器人辅助疗法)、家庭支持及心理支持(认知行为疗法)、药物辅助(仅针对注意力等问题,无核心症状药物)、替代疗法(艺术、动物疗法)等,但需个性化定制。
早期干预对闭症儿童至关重要,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家长若怀疑孩子有自闭症,应尽早寻求专业诊断与干预,社会各界也应给予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