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坏死广泛时,药物治疗的核心目标是尽快恢复心肌血供、抑制坏死进展并预防并发症,常用的关键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抗凝药、止痛药及调脂药,需根据患者情况由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
溶栓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期的重要手段。症状出现后尽早使用溶栓药物(如链激酶)或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快速溶解血栓、恢复血流,减少心肌坏死范围。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使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介入治疗中必要时植入支架,可稳定血管并加速恢复。
抗凝药物是急性期的重要辅助治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可抑制血液凝固,预防新血栓形成,尤其在溶栓治疗后需要巩固抗凝效果时使用,进一步降低血管阻塞风险。
镇痛和改善预后药物缓解症状并保护心脏。剧烈胸痛可能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皮下注射吗啡不仅能缓解疼痛,还能降低心脏负担。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能扩张冠状动脉,减轻缺血症状。调脂药物(如他汀类)可稳定血管斑块,长期服用有助于改善预后。
治疗心肌坏死的药物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及个体差异综合选择。急性期以快速恢复供血、止痛和稳定病情为主,需及时就医并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后期需长期管理危险因素以改善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