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腹泻多数情况下可自愈,但严重时需治疗,关键在于对症用药、预防脱水。
病毒性腹泻通常由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引起,多数人感染后症状较轻,可在数天内自愈,但部分人可能因频繁腹泻、呕吐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此时需及时治疗。治疗核心在于缓解症状、防止脱水,并根据医生建议合理用药。
轻中度腹泻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风险。若腹泻严重(如日排便超过6次、便血或持续高热),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并缩短病程,但需注意剂量,避免影响营养吸收。病毒性腹泻缺乏特效抗病毒药物,多数病毒自限性较强;但对免疫力低下者,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阿昔洛韦等广谱抗病毒药控制病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失衡,辅助缩短腹泻时间,但需选择正规产品并冷藏保存。
患者应避免刺激性食物,以清淡流食为主,并充分休息。若伴随高烧或持续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其他感染。儿童感染者易因脱水出现严重并发症,家长需密切观察尿量、皮肤弹性等体征,及时补液或就医。
病毒性腹泻多可自愈,但需通过科学补液、合理用药及饮食管理控制风险。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务必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