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看病扣费的核心逻辑是“分类结算、多方共担”,具体表现为:优先使用个人账户余额支付符合报销范围的门诊费用,住院费用则需先扣除起付线后按比例报销,自付部分可通过现金或家庭共济账户补充。
-
门诊扣费规则
在定点医院就诊时,医保系统自动识别结算。个人账户余额优先支付符合医保目录的门诊费用(如药品、检查),余额不足时需现金补足。部分城市支持家庭成员共享个人账户余额(医保共济),进一步减轻负担。 -
住院费用分层结算
住院费用需先扣除起付线(通常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超起付线部分按比例报销(普遍为70%-90%)。例如,三级医院可能报销85%,剩余15%由个人承担。医保统筹基金直接支付报销部分,无需患者垫付。 -
自付与自费的区别
- 自付:医保目录内需个人承担的费用(如起付线、乙类药先行自付比例)。
- 自费:目录外项目(如高端耗材、特需服务),需全额现金支付。
- 异地就医与特殊情形
异地就医需提前备案,结算规则与本地类似。慢性病门诊可能享受更高报销比例(如85%),但需符合特定病种认定。
提示:各地政策存在差异,建议通过当地医保局官网或12345热线查询细则,确保充分享受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