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期间使用的药品和项目中,丙类费用(包括丙类药品、诊疗项目及耗材)完全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需患者全额自费。甲类费用全额报销,乙类费用需个人先承担部分比例后再按政策报销,而丙类则是医保目录外的完全自费项。
-
甲类费用:临床必需且经济实惠
甲类药品、诊疗项目及耗材是医保目录内的基础保障,如常规抗生素、基础手术项目等,100%纳入报销范围,患者仅需按当地比例支付剩余部分。例如,100元的甲类药若报销比例为80%,患者自付20元。 -
乙类费用:部分报销,需先行自付
乙类项目如某些高价药品或特殊检查,需患者先自付10%-20%(比例因地而异),剩余部分再按政策报销。例如,100元的乙类药若自付比例为10%,则90元纳入报销范围,最终患者可能支付28元(假设报销比例80%)。 -
丙类费用:完全自费,医保不覆盖
丙类包括目录外的高价药(如进口抗癌药)、非治疗性项目(如美容、保健)等,医保基金不予支付。例如,使用靶向药或高级耗材时,费用需患者全额承担。
提示:住院前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查询具体项目分类,或咨询医院医保办,避免因费用分类不清导致自费负担过重。合理选择甲、乙类项目能显著降低医疗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