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医保卡给别人买药可能带来多方面负面影响,包括违法风险、商业保险受限及医疗费用报销困难等。
-
法律风险显著
医保卡仅限本人使用,外借属于违法行为。无论是直接借用卡片,还是用自己的账户资金帮他人支付,只要涉及医保统筹基金报销,即构成“骗保”。依据《社会保险法》第88条,此类行为将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2至5倍罚款,严重者可能面临刑事追责。 -
商业保险投保受限
保险公司核保时会调取医保记录,若发现长期购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药物,即便否认外借,也可能被拒保或除外承保。例如,案例中王某因借卡购降压药被拒赔,法院认定其未履行“高血压病史如实告知”义务,保险公司有权拒赔。 -
理赔纠纷高发
未主动告知外借事实时,保险公司在理赔核查中发现购药记录不符,会直接拒赔。李某曾借卡为母亲住院,后续自身肺癌报销申请遭解除合同且不退还保费。即便自证清白,举证过程复杂,耗时长且结果不确定。 -
健康记录绑定风险
购药记录与医保账户绑定,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信息会被默认为投保人自身病史。后续若需投保重疾险或医疗险,可能因“不如实告知”被直接拒保,或被迫选择更高保费或除外条款。
总结而言,医保卡外借行为不仅违反法律规定,还可能直接损害个人权益。建议避免借用,已发生的需主动向保险公司补充说明,并保留外借用途的相关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