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增负是指因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需求激增、费用攀升及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导致医保基金收入与支出失衡,参保人缴费压力攀升、基金风险加大的现象。其核心挑战在于老年群体慢性病高发与长期护理需求激增,而缴费基数增长乏力与资金缺口扩大形成恶性循环。
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口占比攀升,其慢性病患病率高达60岁以上人均3.1种,住院平均时长14.3天,叠加康复护理需求激增,直接推高医疗支出。同时政策层面不断扩展医保覆盖范围与报销比例,如2023年药品目录增至3088种,报销比例超70%,虽提升保障水平却加重基金负担。经济下行与低缴费意愿形成双重挤压,部分区域已现参保人数缩减与基金“穿底”危机,如中西部多地入不敷出,居民医保2023年当期结存仅百亿。
缴费标准逐年上调加剧矛盾,2024年居民医保个人缴费从380元涨至400元后,参保人数同比减少约10%。而“职退比”失衡导致缴费人群持续萎缩——退休职工不缴费却占用资源,低生育率进一步压低未来缴费基数。监管难度随医疗技术革新与需求复杂化升级,欺诈骗保等行为频发,进一步蚕食基金池安全。尽管近年推动大病保险限额提升等激励政策,短期参保者负担仍难缓解。
应对医保增负需多维破局:完善职工与居民缴费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全国统筹与区域调剂平衡;强化医疗控费技术应用,优化DRG/DIP支付方式衔接成本实际;加速护理、康复项目纳入报销范围并提升比例。公众需理性认知政策调整必要性,建议年轻群体趁早投保以分摊长期风险,避免因断缴丧失保障资格。当政策红利与个人责任有效协才能筑牢医保可持续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