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医保去药店买药不一定便宜,受政策、药品类型、药店定价等因素影响,需综合考量。
医保购药的优势在于报销一定比例的医保目录内药品费用,甲类药可100%报销,乙类药报销70%-80%,且部分定点药店提供医保电子凭证结算便利。但以下情况可能导致实际支出更高:地区政策差异导致起付线、封顶线限制,部分药品如进口特效药、保健品等不在报销范围内,药店运营成本高定价自主且可能违规加价。对比发现线上平台常因运营成本低、竞争激烈推出优惠活动,同款药品价格可能低至线下药店的1/3至1/2。购药前需通过医保服务平台查询药品报销目录、药店比价信息,并关注集采药品标注的“顺加幅度”;同时留意医保个人账户余额是否足够覆盖自付部分,小额急用药可选择自费渠道。需警惕部分药店利用“只能刷医保支付”抬高售价,紧急需求时可对比线上促销价后灵活选择。建议将医保优先用于慢性病等长期用药报销,同时关注医保局动态调整的药品目录及比价工具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