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支出是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核心环节,2024年全国医保基金总支出达2.97万亿元,同比增长5.5%,通过药品集采等措施累计节省4400亿元,有效减轻了群众医疗负担。其运行机制和优化方向直接关系14亿参保人的健康权益。
-
支出规模与结构
2024年医保支出中,统筹基金占比80.3%,门诊结算67亿人次,住院费用次均8443元。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支出比例为1.77:1.2万亿元,支出增速从2023年的15%降至6%,基金运行趋于平衡。药品集采推动药价平均降幅超50%,腾出的资金80%用于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 -
关键优化措施
- 控费增效:通过带量采购压缩药品耗材虚高价格,动态调整医保目录,剔除疗效不明确的药品。
- 支付改革:推广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倒逼医院减少过度医疗。
- 共济强化:个人账户改革后,统筹基金支出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增强了大病保障能力。
- 挑战与应对
老龄化加剧和医疗需求释放导致支出压力持续增加,部分地区居民医保已面临穿底风险。未来需通过省级统筹调剂、扩大职工医保覆盖面、引导分级诊疗等措施,确保基金可持续性。
医保支出的科学管理,既需平衡“保基本”与“促创新”,也需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基金使用透明度。参保人可通过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关注医保目录动态,更高效地享受保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