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DRG付费政策的四大核心是分组标准化、定价科学化、支付精准化和监管动态化。这一改革通过打包付费替代传统按项目付费,推动医院从“量”向“质”转型,降低患者负担,优化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
分组标准化
依据疾病诊断、治疗方式、并发症等临床特征,将上万病种归纳为约800个DRG组,确保同组病例资源消耗相似。例如,急性阑尾炎手术无并发症归入固定组,避免诊疗差异导致的费用波动。 -
定价科学化
每个DRG组设定基准支付标准,综合历史费用、医院等级等因素计算。如三级医院系数为1,二级医院按成本差异下调,实现“同病同价”。极端病例(费用超3倍或低于0.4倍均次费用)则触发动态调整机制。 -
支付精准化
医保按分组定价预付费用,结余归医院、超支自负。例如某地阑尾炎组定价1万元,实际花费9000元则医院留存1000元;若花费1.2万元,医院需承担2000元差额,倒逼成本控制。 -
监管动态化
通过智能审核、病案核查和绩效指标(如CMI值、死亡率)监测医疗质量。对高编、错编病组病例追溯扣款,并引入年终清算机制,确保基金安全。
总结:DRG付费通过四大核心重构医保、医院、患者三方关系,既需医疗机构主动适应精细化运营,也要求政策持续优化分组与监管规则,最终实现医疗资源高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