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牙全过程通过3D演示可以直观展示从检查到完成的每个关键步骤,包括数字化口腔扫描、精准建模、虚拟试戴和最终修复体制作。这种技术让患者清晰了解治疗流程,同时提升医生的操作精准度。
-
初诊检查与数据采集
使用口内扫描仪获取牙齿缺损部位的三维数据,替代传统硅橡胶取模,过程无不适感。扫描数据实时生成彩色数字模型,精确到0.05毫米,可360°旋转观察咬合关系。 -
智能设计修复方案
通过AI软件自动分析牙龈形态、邻牙间距等参数,10分钟内生成3种修复体设计方案。医生可调整牙冠形态、透明度等细节,系统自动预警设计冲突(如咬合过紧)。 -
虚拟试戴与实时调整
患者佩戴VR设备预览修复效果,可要求调整牙冠长度、突度等外观参数。软件模拟5年、10年后的磨耗状况,帮助选择更耐用的材料(如氧化锆或全瓷)。 -
数字化加工与试戴
设计数据传送至数控机床,2小时完成修复体切削。试戴时用咬合纸检测接触点,配套软件实时显示压力分布图,确保受力均匀。 -
最终粘接与术后维护
采用光固化树脂粘接,即刻恢复咀嚼功能。3D系统生成个性化护理指南,包含刷牙角度动画提醒和复查时间节点。
整个过程比传统镶牙缩短3-5天,3D演示中的触觉反馈装置能让患者提前适应新牙的异物感。建议选择具备动态咬合分析功能的诊所,可降低后续调整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