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断了只剩下牙根是否保留,需根据牙根健康状况、修复可能性及患者需求综合判断。若牙根完好且能通过治疗(如根管治疗+桩核冠修复)恢复功能,建议保留;若牙根严重龋坏、松动或无法修复,则需拔除。保留天然牙根有助于维持牙槽骨稳定,避免邻牙移位,但需权衡治疗成本与效果。
-
牙根保留的可行性条件
- 牙根长度足够:剩余牙根长度需≥牙冠高度1/2,才能提供足够支撑力。
- 根尖无感染:通过X光检查确认根尖周无阴影、瘘管等炎症表现。
- 牙周组织健康:牙根周围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1/3,无严重松动。
-
保留牙根的修复方式
- 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牙髓后严密充填,消除疼痛隐患。
- 桩核冠修复:在根管内植入纤维桩或金属桩,外接全瓷/金属烤瓷冠恢复咬合功能。
- 覆盖义齿辅助:若牙根较短,可保留作为覆盖义齿基牙,增强假牙固位力。
-
必须拔除牙根的情况
- 根折或纵裂:尤其是裂纹延伸至根尖的牙根无法愈合。
- 大面积龋坏:龋损达根下3mm以上,无法通过龈下修复处理。
- 严重牙周病:伴随Ⅲ度松动或牙槽骨垂直吸收者。
-
保留与拔除的长期影响对比
- 保留优势:延缓牙槽骨萎缩,降低种植牙或桥体修复难度;保留本体感觉功能。
- 拔除风险:缺牙区骨量逐年流失,可能增加未来种植骨增量手术成本;邻牙倾斜易致食物嵌塞。
建议尽早就诊口腔外科或修复科,通过CBCT和临床检查评估牙根状态。若选择保留,需严格遵循术后护理(如避免咬硬物);若拔除,应在3-6个月内及时修复缺牙,防止口腔功能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