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第二天牙龈肿胀是常见现象,主要由手术创伤或局部炎症反应引起,通常1-3天达到高峰后逐渐缓解。 但若伴随剧烈疼痛、发热或异味,需警惕感染或干槽症,应及时就医。 以下是关键应对措施和注意事项:
-
冷敷与热敷的黄金时间
拔牙后24小时内用冰袋间断冷敷(每次15-20分钟),可有效减少肿胀和出血;24小时后转为温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恢复。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需用毛巾包裹防冻伤。 -
口腔清洁的精细操作
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和刷牙,之后用温盐水或医生推荐的漱口水轻柔清洁,重点避开创口。使用软毛牙刷倾斜45°清洁邻牙,防止食物残渣堆积引发感染。 -
药物与饮食的协同管理
按医嘱服用布洛芬等消炎止痛药,避免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选择室温流食如粥、酸奶,忌辛辣、过热或需咀嚼的食物。吸烟饮酒会延迟愈合,至少暂停3天。 -
高危信号的识别清单
肿胀伴随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持续加重的跳痛、创口灰白色分泌物、发热超过38°C、张口困难或淋巴结肿大。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更需密切观察。 -
特殊人群的加强护理
孕妇需避免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高血压患者慎用含血管收缩剂的麻醉药;长期服用抗凝药者需提前调整剂量,术后采用加压止血措施。
提示: 80%的肿胀会在3天内自然消退,但过度焦虑可能加重痛感。保持头部抬高睡姿、避免剧烈运动可辅助恢复。若不确定症状是否正常,拍摄创口照片供医生远程评估也是高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