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导致的牙槽骨吸收是否需要拔牙,主要取决于吸收程度和牙齿功能状况:轻度吸收可通过牙周治疗挽救,而严重吸收导致牙齿松动或影响邻牙时,则需拔牙并考虑种植修复。
-
评估牙槽骨吸收程度
牙周炎初期牙槽骨吸收较少时,通过专业牙周治疗(如刮治、洁治)可控制炎症并保留牙齿。若吸收已超过牙根长度的1/2或导致牙齿明显松动,保留患牙可能加速骨量流失,增加后续修复难度。 -
牙齿功能与邻牙影响
当牙齿因骨吸收丧失咀嚼功能或出现垂直松动,拔牙是必要选择。若患牙倾斜移位压迫邻牙或引发更大范围骨吸收,需尽早拔除以保护口腔整体健康。 -
拔牙后的修复方案
拔牙后需及时修复缺牙,避免剩余牙槽骨进一步萎缩。现代种植牙技术对骨量要求较高,因此严重骨吸收患者可能需先进行骨增量手术,再行种植。
早期干预是关键——牙周炎患者应定期检查,避免拖延至骨吸收严重阶段。及时治疗不仅能减少拔牙风险,还能为后续修复保留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