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最新数据,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约2.56万例,占四川省总数的50%,是全省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传播途径以注射吸毒为主,但性传播比例近年显著上升,且昭觉县、布拖县为两大重灾区,感染者占全州的50%。
-
疫情现状与分布
凉山州艾滋病感染者数量长期居四川省首位,其中昭觉县、布拖县合计报告超1.3万例。青壮年(30—40岁)和流动人口是高危群体,但青少年感染率近年增长明显。 -
主要传播途径
- 注射吸毒:共用针具曾是主要传播方式,彝族、低文化水平人群风险更高。
- 性传播:占比逐年上升至98%,男性传染给女性的链条突出。
- 母婴传播:通过母婴阻断措施,感染率已从3.65%降至1.42%,但仍是防控重点。
-
防治措施与成效
凉山州通过“四八三”防治策略(如全民筛查、抗病毒治疗、安全套推广)实现“三升三降”:治疗覆盖率超95%、母婴传播率下降。上海等对口支援地区协助提升诊疗能力,基层建立“1+M+N”防控网络,1.2万名工作人员参与督导服药和宣教。 -
社会挑战与未来方向
尽管成效显著,基层医疗资源不足、人才流失问题仍存。下一步将强化法制保障(如《凉山州艾滋病防治条例》)、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并规划防控措施至2035年。
提示:凉山州艾滋病防控需持续关注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和早期检测,公众应避免歧视、科学防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