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在医保目录内的药,为什么医院不给报销?关键原因包括:跑错非定点机构、超出药品限定使用范围、未按说明书适应症用药、以及未达到当地报销标准。
-
跑错地方
医保报销只认“自家人”——必须是在医保定点医院或药店购买的药品。私立医院或未挂牌的诊所,即使药价再低,医保也一分不报。 -
超出限定范围
部分药品的报销有严格限制,例如儿童专用药不适用于成人,或某些抗癌药仅限肿瘤患者使用。就像电影票分类型,医保报销也“看人下菜碟”。 -
用错适应症
药品说明书标注的适应症是报销的“通行证”。例如治乙肝的药用来治脂肪肝,医保会直接拒付,如同火车票“买北京却要去上海”。 -
未达报销标准
各地医保政策差异大:门诊费用需超过起付线才报销,年度报销有封顶线,甚至同一药品医保只按协议价报销,超出的部分需自费。
总结:医保报销是门“技术活”,用药前务必确认机构资质、药品限制、适应症和当地政策,避免自掏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