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十大征兆包括:胸闷胸痛、呼吸短促、头晕乏力、心悸心慌、下肢水肿、突发冷汗、恶心呕吐、牙痛背痛、间歇性跛行以及不明原因体重骤降。这些症状可能单独或联合出现,及时识别能显著降低猝死风险。
- 胸闷胸痛:心绞痛典型表现为压榨性胸骨后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或下颌,持续2-15分钟,体力活动后加重。
- 呼吸短促:平躺时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或夜间阵发性憋醒,提示心功能不全,常见于心力衰竭早期。
- 头晕乏力:脑供血不足导致突发晕厥或持续疲乏,可能与心律失常或主动脉狭窄相关。
- 心悸心慌:心跳过速、漏跳感或心律不齐,房颤患者易发脑卒中,需心电图确诊。
- 下肢水肿:脚踝及小腿按压凹陷性水肿,多因静脉回流受阻或右心衰竭引起。
- 突发冷汗:无诱因的全身湿冷伴苍白,常与心肌梗死相关,属危急症状。
- 恶心呕吐:下壁心梗会刺激膈神经,易误诊为肠胃炎,尤其伴冷汗时需警惕。
- 牙痛背痛:非典型心梗疼痛可表现为下颌酸胀或肩胛区钝痛,女性更易出现。
- 间歇性跛行:行走时小腿肌肉剧痛、休息缓解,提示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
- 体重骤降:心衰导致体液潴留与肌肉消耗,一个月内体重波动超5%应排查。
若出现上述任一症状且持续不缓解,特别是伴随血压骤升(>180/120mmHg)或意识模糊,须立即就医。日常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戒烟限酒并定期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可降低90%以上的心血管事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