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手术通常选择跟腱中线内侧2cm的纵形切口,以最大限度保护血供、避免神经损伤并减少术后并发症。这一位置基于跟腱的解剖特点,既能确保手术视野清晰,又能降低术后穿鞋摩擦和瘢痕增生的风险。
-
切口选择依据:跟腱中段血供主要来自腓动脉(外侧)和胫后动脉(内侧),但断裂常发生在距跟骨止点5-8cm处,此处外侧血供较弱。内侧切口可避开血供薄弱区,同时减少对腓肠神经(走行于外侧)的损伤风险。内侧切口术后瘢痕不易受鞋子摩擦,患者舒适度更高。
-
传统开放手术操作:术中需维持踝关节跖屈30度位缝合断端,确保张力适中。缝合方法包括改良Kessler法或Bunnell法,重点保护腱周组织以减少粘连。术后需石膏固定3-6周,逐步恢复活动。
-
微创手术的权衡:经皮或关节镜手术虽切口小,但无法直视修整断端,且存在神经损伤隐患。适用于对美观要求高但功能需求较低的患者。
-
术后恢复关键:早期需避免过度拉伸,配合理疗和渐进性锻炼。血供保护不足或切口感染可能导致延迟愈合,需严格遵循医嘱。
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和缝合技术,结合个体化康复计划,是恢复跟腱功能的核心。若疑似跟腱断裂,应尽早就医评估手术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