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精神病人打伤后索赔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 民事赔偿责任
-
监护人责任
精神病人若为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监护人需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若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可减轻其侵权责任。
-
财产赔偿范围
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若造成残疾,还需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若致人死亡,则需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
精神损害赔偿
若精神损害严重,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但需提供充分证据。
二、 工伤认定与医疗责任
-
工伤认定
若受伤与工作有直接关联(如履行工作职责时被患者攻击),可申请工伤认定。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等材料。
-
医疗费用承担
工伤医疗费用一般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但需符合工伤认定条件。若未认定为工伤,则由侵权人或监护人承担。
三、 刑事责任
-
精神病人刑事责任
若精神病人发病期间实施暴力行为,需根据其行为是否具有辨认或控制能力判断。不能辨认或控制的行为可能不承担刑事责任,但需强制医疗。
四、 索赔程序
-
协商与调解
首先尝试与侵权人或其监护人协商赔偿,协商失败可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调解解决。
-
法律途径
-
民事诉讼 :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要求赔偿。
-
工伤索赔 :若符合工伤条件,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主张工伤待遇。
-
五、 注意事项
-
证据收集 :需提供医疗记录、费用凭证、工资证明等材料,证明损害事实及损失金额。
-
时效要求 :民事赔偿请求权一般需在2年内行使,工伤认定需在事故发生后1年内提出。
被精神病人打伤后可通过民事赔偿、工伤认定等途径索赔,具体责任主体及赔偿范围需根据案件实际情况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