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保政策,医疗器械的报销分类与药品不同,具体规则如下:
一、医保对医疗器械的报销分类
-
甲类医疗器械
部分甲类医疗器械(如核磁共振成像装置MRI)属于医保报销范围,但 不是全额报销 。患者需先自付一定比例(如10%-30%)后,剩余部分按医保比例(通常70%-90%)报销。
-
乙类医疗器械
需患者按比例自付(通常10%-30%)后,医保按70%-90%比例报销。
-
丙类医疗器械
完全自费,医保不报销。
二、特殊说明
-
进口医疗器械 :通常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需自费。
-
一次性医疗器械 :部分可报销,但需符合医保目录要求。
三、报销流程示例
以甲类医疗器械为例,假设某项检查费用为10万元:
-
患者自付10%-30%(如3万元);
-
医保报销70%-90%(如6.3万元)。
四、注意事项
-
医保目录中的设备分为 诊疗设备类 等具体类别,需确认是否在报销范围内;
-
不同城市对乙类设备的自付比例可能略有差异,建议就医前咨询当地医保部门。
甲类医疗器械 非全额报销 ,患者需承担一定比例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