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自查是确保医保基金安全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自查覆盖范围有限、问题清单不够细化、部分机构敷衍应付、整改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医保基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效率,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1. 自查覆盖范围有限
当前医保自查主要集中于定点医疗机构,而定点零售药店等其他主体的参与度较低。这种范围上的局限性可能导致一些违规行为未被及时发现和纠正。
2. 问题清单不够细化
虽然国家医保局发布了问题清单,但部分清单内容较为笼统,缺乏针对不同地区和机构的具体指导。这导致一些机构在自查时难以精准定位问题,影响了自查的效率和效果。
3. 部分机构敷衍应付
在飞行检查中发现,一些机构对自查自纠工作敷衍了事,未主动对照问题清单进行整改。例如,某些机构在自查后未退回违规使用的医保基金,甚至存在屡查屡犯的现象。
4. 整改不到位
部分机构虽然完成了自查,但整改工作不彻底。例如,某些医院被发现存在过度诊疗和超标准收费等问题,但整改后仍存在类似问题,未能有效遏制违规行为。
5. 缺乏长效机制
目前医保自查工作多集中于短期行动,缺乏长期规划和持续监督机制。这可能导致一些机构在自查后放松管理,违规行为再次发生。
改进建议
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议医保部门采取以下措施:
- 扩大自查范围:将定点零售药店等更多主体纳入自查范围,确保全面覆盖。
- 细化问题清单:根据不同地区和机构的特点,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问题清单,提高自查的精准度。
- 强化监督与问责:对自查不认真、敷衍塞责的机构进行严肃问责,公开曝光典型问题。
- 建立长效机制:将自查自纠纳入医保基金监管的常态化工作,确保持续改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医保自查的效果,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和高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