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了医保去医院看病,能报销!报销范围和比例根据医保类型(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以及就医类型(门诊或住院)有所不同。以下为详细说明:
1. 报销范围
- 药品费用:医保分为甲类药、乙类药和丙类药,其中甲类药全额报销,乙类药部分报销,丙类药需全额自费。
- 诊疗项目:包括检查、手术、治疗等,但需在医保目录范围内。
- 住院费用:包括床位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具体报销比例与医院级别相关。
2. 报销比例
- 职工医保:
- 门诊:一级医院报销85%,二级医院65%,三级医院55%。
- 住院:一级医院报销90%,二级医院75%,三级医院65%。
- 居民医保:
- 门诊:一级医院报销80%,二级医院70%,三级医院60%。
- 住院:一级医院报销90%,二级医院75%,三级医院65%。
3. 报销流程
- 门诊报销:
- 就医时主动告知医生医保参保情况。
- 出示医保卡或电子医保凭证。
- 医院结算时直接扣除医保报销部分。
- 住院报销:
- 办理住院手续时出示医保卡或电子医保凭证。
- 出院时结算,直接扣除医保报销部分。
- 异地就医:
- 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或“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完成备案。
- 在备案成功的医院直接结算。
4. 注意事项
- 报销时需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及相关医疗票据。
- 避免医保卡外借或冒用他人医保身份。
- 异地就医需提前备案,否则可能无法直接结算。
总结
医保报销政策旨在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但需注意符合报销范围和比例规定。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政策,可咨询当地医保部门或访问国家医保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