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保不属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两者是两种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区别如下:
一、参保对象不同
-
农村医保
仅限农村户籍居民参保,包括农民、农村学生、儿童及未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老年人。
-
城乡居民医保
覆盖未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全体居民,包括城市非从业居民(如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农村户籍居民及城市户籍但未参加职工医保的居民。
二、缴费方式与资金来源
-
农村医保
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采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主要用于大病统筹。
-
城乡居民医保
也采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但覆盖范围更广,包括城市非从业群体。
三、报销政策差异
-
报销比例与范围
-
农村医保的报销比例通常为10%-80%,具体因地区和医院等级而异,且以大病统筹为主。
-
城乡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普遍较高,例如门诊报销比例可达50%-70%,住院报销比例接近城镇职工医保。
-
-
报销渠道
农村医保需在乡镇农合办办理,而城乡居民医保可通过社区医保部门或线上渠道(如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办理。
四、法律依据与整合情况
根据2016年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居保)已整合为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但这一整合仅针对城市非从业群体,农村户籍居民仍需参加原新农合制度。部分地区已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全面覆盖,但法律定义上两者仍存在差异。
总结
农村医保与城乡居民医保在参保对象、缴费方式、报销政策等方面存在本质区别。若农村户籍居民希望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建议咨询当地医保部门,了解是否已纳入整合后的城乡居民医保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