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外土方回填是基础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需满足以下要求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一、施工前准备
-
基础工程验收
回填前需完成基础外墙防水工程并验收合格,防水层外侧应设置保护层。
-
场地清理
清除基坑底部及边坡的杂物、树根、垃圾等,确保基底无积水。若存在冻土或软土,需先进行含水量处理。
-
土料选择与检测
-
碎石类土、砂土等可作表层以下填料,含水量需控制在最佳含水量(手握成团、落地开花)。
-
禁止使用淤泥、淤泥质土、膨胀土及含水率超标土壤。
-
二、施工过程要求
-
分层厚度与压实
-
采用蛙式打夯机时,每层铺土厚度不超过200-250mm;人工打夯不超过200mm。
-
分层应均匀对称,从基坑最低处开始填筑,避免偏移和变形。
-
-
含水量控制
- 土壤过湿需晾晒或掺干,过干需洒水湿润,确保含水量接近最佳值以获得最大密实度。
-
排水与边坡稳定
-
回填区域应预留排水坡度(如3%-4%),雨季施工时尤为重要。
-
边坡或围护墙与基础外墙之间的回填需与基础结构施工同步进行。
-
三、质量验收标准
-
压实度与含水量
-
每层回填需进行压实度检测,压实系数需符合设计要求。
-
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设计范围内,避免出现弹簧土或过湿/过干现象。
-
-
表面平整度与坡度
- 回填表面平整度需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房心及管沟回填时管道需保护。
-
记录与报告
- 建立详细的施工记录,包括分层厚度、含水量、压实度等,试验报告需与填筑高度对应。
四、其他注意事项
-
回填应从一端向另一端有序进行,避免一次性填满。
-
遇到软土或特殊地质条件时,需制定专项处理方案。
-
施工过程中应减少扬尘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保障基坑外土方回填的安全性和质量,确保基础工程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