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被称为“古中国”的发源地,这一结论主要基于以下历史地理和文化依据:
一、最早的中国发祥地
-
帝王建都起源
运城是尧、舜、禹三位古代帝王的建都之地。文献记载“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其中蒲坂(今运城境内)是最早有明确记载的“中国”都城。
-
"万国之中"的地理概念
先秦经学家刘熙在《释名》中提出“帝王所都曰中,故曰中国”,运城作为尧舜禹的都城,成为当时“万国之中”的核心区域,奠定了“古中国”的地理概念。
二、文化与历史遗存
-
华夏文明摇篮
运城是华夏民族最早聚集地,人类最早食用盐、冶炼金属和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也是黄帝、炎帝等始祖活动的核心区域。
-
历史遗存丰富
运城保存着6729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90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唐代建筑和宋代以前遗迹,形成高密度历史遗存群。
三、学术界共识
-
最早中国说 :自1998年和2005年高考语文真题起,“最早叫中国的地方是运城”成为学界权威结论。
-
文化根脉 :运城是“根祖”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历史地理特征与“古中国”概念高度契合。
四、总结
运城因尧舜禹建都、"万国之中"的地理定位、丰富的历史遗存及学术界长期研究,成为“古中国”文化符号的象征。其历史地位不仅体现在地理概念的起源,更在于作为华夏文明摇篮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