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存储、使用不规范
医用耗材管理是医疗机构运营中的重要环节,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如下:
一、主要存在问题
-
采购管理不规范
-
采购决策集中、低价竞标盲目,导致不适宜产品进入医院,影响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供应商资质审核不严格,存在假证、过期证等问题,且更换供应商频繁。
-
-
存储管理不规范
-
存储环境温湿度不达标,部分区域存在过期、损坏或交叉感染风险。
-
库存管理手段落后,手工记录易出错,库存信息更新不及时。
-
-
使用管理不规范
-
医生对耗材使用规范培训不足,存在消毒不严格、超期使用等问题。
-
使用记录不完整,无法有效追踪和监管。
-
-
信息化程度低
- 依赖纸质记录,信息追踪困难,管理效率低下。
-
成本控制薄弱
- 预算管理不规范,耗材浪费现象严重。
二、整改措施
-
规范采购管理
-
建立科学决策机制,执行招投标制度,严格供应商资质审核,确保产品合法合规。
-
实施采购价格市场调研,避免价格虚高。
-
-
完善存储管理
-
按规范设置存储环境,定期检查温湿度,及时清理过期或损坏的耗材。
-
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库存实时更新和精准管理。
-
-
强化使用管理
-
加强医生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如消毒、有效期管理),建立使用记录追溯机制。
-
定期开展耗材使用评估,及时调整不合理使用行为。
-
-
提升信息化水平
-
推广电子化采购、库存和追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智能分析。
-
通过二维码等技术实现耗材状态快速核查。
-
-
加强成本控制
-
建立精细化的预算管理体系,定期分析耗材使用数据,控制浪费。
-
实施耗材分类标准化管理,便于统计和收费。
-
-
完善监督机制
-
医保部门定期检查库存明细、财务收支及临床科室虚报成本行为,确保收支一致。
-
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解决职能重叠或推诿现象。
-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提升医用耗材管理水平,保障医疗安全,降低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