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
关于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5年法院是否停止执行的问题,综合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具体说明如下:
一、终本执行的法律性质
-
非终结执行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是执行案件的一种阶段性结案方式,被执行人仍需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义务。与“终结执行”(案件彻底结束)不同,终本执行期间法院仍可依职权或依申请恢复执行。
-
强制措施持续有效
被执行人在终本执行期间仍需承担限制高消费、财产查封冻结等强制措施,这些措施不因时间流逝而失效。
二、5年期间的法院监管职责
-
定期查控
法院需每6个月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并将结果告知申请执行人。若发现可执行财产,应立即恢复执行。
-
主动排查与被动响应
法院会定期对终本案件进行排查,同时接受申请执行人提供的财产线索。若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或新财产,可随时申请恢复执行。
三、5年后的执行可能性
-
可恢复执行的情形
-
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如新增财产、工资、住房公积金等);
-
申请执行人提供有效财产线索;
-
发现被执行人转移财产、隐匿财产等规避执行行为。
-
-
特殊情况的处理
-
若5年后被执行人出现重大财产变动(如继承遗产、获得大额收入),法院可依职权恢复执行;
-
涉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刑事犯罪时,可能启动刑事追责程序。
-
四、申请执行人的权利与义务
-
主动提供线索
申请执行人应定期向法院报告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或主动提供财产线索(如居住地、投资情况等)。
-
配合法院调查
需配合法院调查取证,如接受调查令、提供银行流水等。
总结
终本执行5年后法院仍需履行监管职责,不会因时间终止而放弃执行。若发现被执行人有可执行财产或规避执行行为,法院可随时恢复执行。申请执行人应保持与法院的沟通,及时提供财产线索,以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