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不能全国通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地区差异 :医保涉及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和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医保的缴费额度、支付方式和比例,以及医保目录都存在地区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各地医保政策不统一,难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医保互通。
-
系统问题 :当时的医保系统不具备全国联网和实时结算的能力,需要将异地就医相关信息的人工审核转变为电子化审核,并将全国几千家经办机构与数万家医疗机构实现联网,进行信息的标准化统一。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实现。
-
经济发展不均衡 :由于财政补给个人账户的钱要地方政府出,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标准不统一,这也影响了医保的全国通用。
-
医疗资源不平衡 :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资源配置存在差异。各地医保政策的制定和管理也随之出现了差异,导致医保不能全国通用。
-
政策和管理不完善 :医保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各地方所出台的政策有出入,这也影响了医保的全国通用。
尽管存在这些挑战,国家已经在推动医保的全国统筹和异地就医结算工作。例如,2024年12月2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在江苏苏州正式启动全国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可以跨省用于本人近亲属缴纳居民医保和支付医疗费用。截至2025年2月4日,已有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7个统筹区开通医保钱包,实现了部分医保功能的跨省使用。
建议:
-
加强区域协调 :推动医保政策的统一化,减少地区间差异。
-
加大医疗资源投入 :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医保互通。
-
完善信息系统 :建设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系统,实现实时结算和信息标准化。
-
逐步推进全国统筹 :分阶段进行医保统筹,先实现地级统筹,然后是省级统筹,最终实现医保的全国转移和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