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是南明抗清名将,最终因永历帝被吴三桂杀害而忧愤成疾,病逝于中缅边境的勐腊(一说景线)。 他临终前留下“宁死荒外,勿降也”的遗言,以死明志,成为明清易代之际忠勇气节的象征。
-
忧愤而终的直接原因:1662年初,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绞杀于昆明。李定国闻讯后“恸哭呕血,七日不食”,病情急剧恶化。长期征战积累的伤病与精神打击交织,最终在同年六月病逝,时年42岁(一说41岁)。
-
军事生涯的消耗:李定国早年随张献忠转战南北,后联明抗清,经历桂林、衡州“两蹶名王”的辉煌,但后期因孙可望叛变、磨盘山战役泄密等连遭挫败。退守缅甸期间,他仍坚持游击抗清,恶劣环境加速了其健康恶化。
-
时代悲剧的缩影:南明内部倾轧(如孙可望争权)、盟友背叛(卢桂生泄密)及清廷绝对实力碾压,使李定国虽具军事天才却难挽颓势。他的死亡标志着南明抗清力量的终结,也折射出个人英雄主义在历史洪流中的局限性。
提示:李定国的结局不仅是个人悲剧,更体现了明清鼎革中理想主义者的悲壮。其“死不离明”的气节至今被云南等地民间传颂,甚至衍生出“雨神定国”等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