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审核可能导致终止的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类,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企业主动终止审核
-
管理不配合
-
高层管理人员缺席或拒绝参与审核活动,导致审核无法继续;
-
企业对审核不重视,未提供必要文件或记录。
-
-
资质与文件问题
-
重要资质文件造假(如环保手续、特种设备检定证书等);
-
缺乏本周期所需的体系文件、运行记录或生产设备。
-
-
体系运行异常
-
人员变动未及时通知认证机构或未增加审核人日;
-
认证范围变化但未重新评估审核能力。
-
二、审核组主动终止审核
-
现场审核不符合要求
-
实际情况与申请材料或认证范围存在重大不一致;
-
现场环境或设备不符合标准(如生产设备缺失、检验设备失效)。
-
-
重大问题发现
-
产品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安全隐患,且未及时整改;
-
发现严重违法行为(如违反《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
-
三、其他特殊情况
-
场地变迁未通知 :企业办公地址、生产设施等发生重大变化且未及时沟通;
-
行政许可失效 :相关资质证书(如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过期未更新。
总结建议
企业应重视审核前的准备工作,确保管理层支持、文件齐全、体系有效运行。审核机构则需严格把关,发现潜在问题及时终止审核并报告。对于认证后管理滑坡的企业,建议从领导重视程度、体系运行机制两方面入手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