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甲亢是由过量摄入碘引发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核心表现为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常见于老年人或长期服用含碘药物(如胺碘酮)的人群。与典型甲亢不同,其关键特征包括甲状腺摄碘率降低、无突眼症状,且停碘后多数可自愈。
-
病因与机制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原料,但短期内大量摄入(如含碘造影剂、海带等富碘食物)或长期超量补碘会打破平衡。缺碘地区补碘后更易诱发,因部分患者原本处于亚临床甲亢状态。胺碘酮等含碘药物通过毒性作用或直接刺激甲状腺激素释放,导致破坏性甲亢。 -
典型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心悸、体重下降、怕热多汗等常见甲亢表现,但年龄偏大、无突眼、甲状腺肿大但质地较硬**是重要线索。严重者可并发甲亢性心脏病或周期性麻痹,甚至出现高热、昏迷等危象。
-
诊断要点
需结合病史(近期碘暴露)及实验室检查:血清游离T4显著升高,但甲状腺摄碘率低于正常值(通常<3%)。甲状腺扫描可能发现“热结节”,而自身抗体多为阴性。 -
治疗与预后
停用碘剂是首要措施,多数患者症状可逐渐缓解。重症需短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或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胺碘酮相关病例需区分Ⅰ型(需抗)和Ⅱ型(需糖皮质激素),必要时手术切除结节。
提示:合理控碘是关键,尤其长期服药或生活在高碘地区者应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若出现不明原因消瘦、心慌,及时排查碘摄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