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功能减退是一种由垂体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疾病,常见病因包括肿瘤、产后大出血、感染或创伤,可导致生长、代谢、生殖等多系统功能障碍。早期症状隐匿,如疲劳、性欲减退,但严重时可引发垂体危象,危及生命。
病因与机制
垂体功能减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因垂体本身病变(如肿瘤、缺血性坏死),继发性常由下丘脑疾病或医源性损伤(手术、放疗)导致。产后大出血引发的希恩综合征是典型病因,垂体因缺血坏死而功能丧失。
典型症状
症状取决于缺乏的激素类型:
- 生长激素不足:儿童表现为矮小,成人则肌肉减少、代谢异常。
- 性腺激素缺乏:女性闭经、不孕,男性阳痿、睾丸萎缩。
- 甲状腺/肾上腺激素不足:怕冷、低血压、低血糖,严重者出现黏液性水肿或休克。
诊断与治疗
需结合激素检测(如ACTH、TSH)和影像学(MRI)。治疗以激素替代为主,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需终身用药并定期调整剂量。紧急情况下(如垂体危象),需静脉补充激素和葡萄糖。
日常管理
患者需避免感染、应激,保持高蛋白饮食,随身携带疾病识别卡。若出现高热、昏迷等危象征兆,需立即就医。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但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