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急时需立即评估严重程度,优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就医,同时可通过调整呼吸姿势、使用辅助氧疗、药物干预及心理调节缓解症状。关键处理要点包括:突发情况呼叫急救、慢性患者坚持原发病治疗、掌握缩唇腹式呼吸法以及避免诱因如过敏原或剧烈运动。
- 紧急处理:若气急伴随胸痛、意识模糊或皮肤青紫,立即拨打120。保持坐姿或半卧位,解开紧身衣物,清除口腔异物。使用缩唇腹式呼吸法(鼻吸口呼,呼气时长是吸气的2-3倍)可暂时缓解症状,但不可替代医疗干预。
- 医疗措施:根据病因选择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糖皮质激素或抗生素,需严格遵医嘱。缺氧者需氧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需长期低流量吸氧。心脏病患者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但需排除低血压风险。
- 日常管理:避免烟雾、冷空气等刺激,室内保持通风。哮喘患者随身携带吸入器,定期复查肺功能。焦虑诱发的气急可通过冥想、腹式呼吸训练改善,每日练习10-20分钟。
- 原发病控制:肺炎、心衰等需针对性治疗,如抗感染、利尿剂等。术后或长期卧床者需预防肺栓塞,遵医嘱活动肢体。
气急可能是生命危险的信号,尤其老年人或孕妇需格外警惕。即使症状缓解,也应尽早就医排查病因,避免延误治疗。日常记录发作频率和诱因,有助于医生精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