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的归属问题涉及历史、法律和现实的多重维度,综合权威信息分析如下:
一、南海的地理范围
南海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其中:
-
中国领海面积 :约210万平方公里(占南中国海总面积的60%),包括东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及曾母暗沙等;
-
剩余部分 :为国际公海,属于所有国家共同管辖。
二、南海的法律地位
-
领海属性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领海基线向内延伸12海里,中国对领海享有主权。九段线内的历史性水域(约210万平方公里)被明确划归中国领海。
-
公海属性
九段线外的部分海域为国际公海,所有国家均享有航行、飞越自由。例如日本海、阿拉伯海等。
三、争议与现实情况
-
历史与主权争议
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可追溯至秦汉时期,但近现代国际法体系下,南海的领海划分存在争议,尤其是与东南亚国家(如菲律宾)的边界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
当前管理措施
中国在九段线内设立海事局等机构,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岛礁资源进行勘探开发,并维护航行安全。
四、总结
南海既非完全属于中国的内海(如渤海),也非全部为公海。其法律地位由领海(210万平方公里)和公海(剩余部分)共同构成。当前争议主要集中在与邻国的边界划分上,而领海部分的主权归属具有明确的历史和法律依据。